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作文库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初中 > > 初二 >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

2022-11-04 03:31:04初二访问手机版168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一)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虽然傅雷夫妇与傅聪相隔千里,但是这一封封家书,却使他们的心连接得更紧密。有时,我觉得傅雷不仅仅是以长辈的口吻与傅聪交谈,有时更像是以与傅聪地位平等的知心好友交流心得或人生经验在这些家信中,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以及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的希望。傅雷夫妇从傅聪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关怀着他的生活,教导傅聪,让他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可见,傅雷夫妇为了教育孩子,不让他们误入歧途,真是呕心沥血。也是因为如此,傅聪和傅敏都没有入歧途,且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

在这次特殊的寒假期间,平时在家里负责做饭的爸爸由于工作原因,需要不时外出处理紧急状况。于是,为了让我在家里安心学习,不会做饭的妈妈开始努力学习做饭。

在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妈妈的做饭技术不够熟练,餐桌上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菜肴,例如面目全非的荷包蛋、咸死人的青菜、淡得像白开水的蛋花汤……记得有一天中午,妈妈正在厨房里准备午餐,忽然我听见厨房里妈妈一阵阵的尖叫伴随着油锅的噼里啪啦声和一些奇怪的“啪啪”声。我急忙赶到厨房查看情况,发现妈妈正拿着锅铲与争相跳出锅的虾们“大战”,锅里的油飞溅出来,场面一时有些“壮烈”。我赶忙上前相助。在我与妈妈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战胜了虾大侠们,失败者们被端上了餐桌。为了纪念这次难忘的经历,这道菜有了一个独特的名字——尖叫虾。虽然这些食物有些难以下咽,但是我知道妈妈为了让我不饿肚子,而努力地学习做饭,这些菜中凝聚的,是妈妈的心血。妈妈为我所付出的努力的让我感动。

有时,不会做一件事,而为了孩子而努力地去学做一件事,这,大概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吧。父母对子女的爱就像一本书,值得我们一辈子用心品读。而人生就像是在书中寻路、探索,有这样一位父亲,指引、护航,是莫大的幸运。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二)

张慧慧

随着信息化世界的发展,在这个网络时代,书信逐渐被人遗忘。可是在如今微信聊天、电话沟通的便捷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见得越来越密切,反而生出很多的隔膜与嫌隙。机械的文字冷冰冰的,却缺少了书信那份浓浓的书香气与执笔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当我读完《傅雷家书》时,心中不免荡起一层涟漪。每一封书信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他对子女的淳淳教导与深深关爱,怀揣一份感动,心系一丝景仰,读完静坐回忆,感触最深的就是傅雷对儿子那真挚充满期待的爱……

《傅雷家书》收藏了从1954年开始长达十余年共计两百余封的信件,字里行间渗透的是傅雷夫妻对儿子生活的关心,对儿子成长进步的欣慰,他告诫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纵;要有尊严,有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对待感情需谨慎不要过早投入。他认为傅聪应以事业为重,并给予了细致的解释与解决之法。阅读之后,我不禁被傅雷的精神深深感动,感动的是傅雷不仅在学术上的成绩令人信服,更难能可贵的是傅雷对子女那种细致入微的爱,这是一种将毕生心血全部寄托的根深蒂固的爱。

很多人认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一种天性,但傅雷对儿子傅聪与傅敏的爱则是一种因材施教的爱,这也源于傅雷对子女特有的教育和关爱方式,他始终把教育和艺术放在首位,简单的呵护和疼爱放在第二,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出,在儿子的成长途中,傅雷采取的更多的是严格的管教,有时甚至有点不近人情,这一点在少年傅聪的成长过程中尤为明显,显然这无法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特别是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教育的大势所趋,人们都把孩子捧在手掌,疼到心坎里,舍不得他们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但细细品味,傅雷的这种教育使得傅聪在音乐上展示出了自己的天赋与实力,施展自己的才华,也为其成为高钢琴大师奠定了坚实而又有力的基础。

虽然傅雷早已逝去,但他的教子之道永远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三)

家书本就是亲人间互通信息的书信,《傅雷家书》却成了社会的财富,那一封封家信在真诚、平等的感情基调上升华,以它浓浓的人情味,深深的爱国情,演绎了一部无处不在闪动着慈父之爱、友谊之情的交响乐,这是一部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先生从做人、对待艺术、日常生活三个方面对两个儿子进行悉心指导。孩子的成长往往离不开父母的精心指导和教育,所以我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无私的爱。当与父母间有一段短短的距离,跨过,便是心与心的交流;当有一扇心门的阻碍,敲开,便是情与情的交融。

在“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真”的傅雷文字中,我窥见了一个朋友式的父亲形象。他写在纸上的这些家常话语,如山间涓涓流水,缓缓流过我心间。

于生活而言,傅雷先生说过“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生命如洪水奔腾,只有沉得下才会浮得起,不知在哪个海洋深处遇见暗礁,面对挫折越是迷茫无所适从,越会消极低沉,陷入所谓的排挤和深渊中去了。风云变幻,沉浮不定。有坎坷的起伏跌宕,也有晦暗的沼泽,但心灵要选择阳光。那么在通往成功与幸福的道路上,我们已经远离了黑暗和沉沦。在那时的时代主流中如何自处,在困惑时如何坚守,既像一句温柔的抚慰,也饱含着绵延不绝的,巨大的能量,行云流水的日子却能沉淀下傅雷先生许多陌生的痕迹,像是悖着世俗的浑不在意,像是将超然不羁化作柴米油盐的烟火气。这种不慌不忙温暖的力量才是人心所向。

于艺术而言,我实在是感慨傅雷先生是否就天生该做这一行的。在艺术各个领域造诣极深。一切一切,他的慨叹又是如何能够丰富细腻到这个程度?我没有高深的知识去研究傅雷与他的孩子对艺术有多专业,只有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摸咂品味。词句中好像带着巨大的信息量,同时又无比简洁。可又有几个人是傅雷呢,这样一个可以将自己所求与艺术结合起来的人,这样一个一直与艺术靠的这么近的人。

再多的言辞不及切身体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岁月的筛子一一滤过,但不变的是这种永恒的爱,写下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是父亲对孩子的希冀!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四)

初二(3)班单俊慈

自古以来,家书用以寄托思乡愁绪,交代家事。“家书抵万金”“寄书长不达”等名句都道出了家书的重要性。在现代,《傅雷家书》可谓经典。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部质朴而高尚的教育史诗。

翻开书,七成的家信中都提及教育。这些家信是傅聪在国外留学时,其父亲傅雷写给他的信。内容通常为日常琐事,艺术文化讨论和傅雷对傅聪的教导。

傅雷是优秀的音乐家,艺术家。他的这些成就的获得,除了与他自身有关外,与他的家庭教育,家风是密不可分的。通常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家教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傅聪从小被严格要求,刻苦练琴。长大后,出国后,傅雷也一直写信教育他。傅雷不仅担任着亲人这一角色。还是傅聪的第一位良师益友,不断教育儿子人际交往,艺术文化,道德伦理,让儿子成为“德育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育智也同时育人,思想上,精神上,身体上,能力上全方位的教育,正是傅雷给予傅聪的。这种教育是高尚的,立德树人,坚持德育教育相结合,改变的是一个人,打造的是真正的人才。傅雷的这种教育堪称楷模。

人格与道德好比建筑的基石,钓鱼者的鱼竿,植物的根基,但现代家庭教育往往忽略这点,过分看重成绩,不能培养真正的人才。试想一下,一个人光会学习,不接触社会,没有礼与德,这个人还能做什么?所以傅氏家庭教育是培养一个人,是道德品质的,高雅不庸俗,有意义的,即高尚的。

再来看生活中,考试过后或平时生活中,家长最关心的是你的分数,但绝不会问你在学校有多少朋友,和同学相处的怎样,有没有向老师问好。不必多说,这很显然将教育看得过重,将德育放低。如今,小孩儿说脏话的现象比比皆是,家长在说一句不文明的同时。你是否想过,你也没有对孩子强调或渗透于生活中,教导他们各种道德规范,效果又如何?教育是培养人,不是训练脑子,成大业者,岂有如此无素质之人。育人,真的是极重要的话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傅雷家书很好地诠释这点,这不只是一本书,更是现代教育模范,质朴与高尚的教育史诗。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五)

吴昊宇

金庸先生曾评价傅雷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既是父子间的家书,那么其中最突出的便是浓浓的父爱了,这些家书的字里行间都蕴含了他浓浓的父爱,以及他对儿子的教导,也凝聚了他对儿子的期望。

“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这些话语出自一项严厉的负累之口,他与孩子敞开心扉,用一封封书信跨越重洋畅谈,表达着对孩子的爱与思念。他对孩子殷殷的期盼,严格的教导,又或是温柔的叮嘱,又与天下哪个父亲不一样呢?

似乎父亲与我们永不合拍,它们就像一座大山,我们对其只能仰望,而我们更喜欢温柔如水的母亲,但也不要忘了我们这风挡雨的父亲。

傅雷一项十分严厉,总是以身试教,对儿子教导,他对儿子说,“要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要“以事实来证明你的心意,以行动来表明你的心迹”。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要求我们?天下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也许他们没有傅雷的文采,没有细腻生动的语言,但他们都是在为我们着想,关心、爱护着我们。

“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劳苦,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尽量给。”你对这句话是否感到熟悉?其实我们的父母也经常说。我们可以在傅雷家书中的字里行间找到我们父母的影子,也能在这些文字中感受到父母当时的心情。那些对孩子的鼓励,对孩子的教导,以及孩子获奖时的骄傲,由于我们的父母有何不同呢?

不知何时起,我们开始将父母的叮嘱视为唠叨,开始厌烦他们的劝告,但他们仍用自己的爱、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着我们,带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从不放弃。因为,他们是最爱我们的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六)

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教了一个益友。”当我走进《傅雷家书》时,这本书仿佛真的如同一个益友班,向我娓娓道来傅雷的家风,父子之间的亲情与真爱,以及傅雷的教子之道。

傅雷的教子知道是什么呢?他在信里是这么说的:“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三,极想激出你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有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

从傅雷给儿子写的这篇信中,并没有谈论起生活琐事,而是谈艺术与人生。并不是单纯的教傅聪如何生活,更多的而是去和儿子讨论艺术,如何去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也为了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一个人格卓越,德艺具备的艺术家,同时也为了激发青年人的感想。父亲的话语更是成为了在海外儿子的精神养料,使得傅聪在面对种种困难时,能够有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傅聪能成为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跟他父亲的教导与指点是密不可分的。字里行间无疑都透露出傅雷对爱子傅聪浓浓的爱,与傅雷以身作则的教子之道。

傅雷的教子之道也让我想起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在中国,许许多多的孩子,生下来就要被父母“关”在她们所建造的所谓完美模型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长成自己所喜欢的那样,我们是否要去抵制,和摆脱这个“牢笼”呢?许多家长通常只是嘴上要求孩子需要这个要做的完美,那个也要做的完美,去没有想过自己有没有做到,并不知道身教要好于言教这个道理。甚至一些家长会用出极端的教育方法,打。我们既要承担学习的压力,还要承担这些极端的教育方式,难道不是在扼杀一个孩子对童年的美好想象吗?我认为中国的家长们可以理性学习傅雷的教子之道。傅雷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与孩子达成了平等的朋友关系,成为了一对无话不说的朋友。

最后,我希望,中国家长可以理性学习傅雷的教子之道,希望家长们可以与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对无话不谈的朋友!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七)

曾子娴

独特的家书语言

《傅雷家书》的语言是一种隐含劝诫但并不隐藏爱的语言。

傅雷劝诫傅聪时多用十分讲究的隐含的语言。劝诫隐藏在古语中。傅雷借用古人的智慧教导傅聪,用老祖宗的语言向他讲述。所以书中经常引用古代格言,如“责人太严,责己太宽”“君子之交淡如水”“夫妇相敬如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等。言之有理的前提是言之有物。古人的语言精炼深刻,能使说理更饱满。傅雷多用古语用心良苦。他劝傅聪读《世说新语》等名著,多积累古文,想让中文成为傅聪一生中不可割舍的文化积淀。

劝诫隐藏在中西结合的语言中。在谈到艺术问题时,傅雷的表达则是“中西结合”。傅雷在1961年5月23日至25日下午的这封信中说:“我越需要和你多写中文”“也尽量多写英文”。用语考究,插入的中文也到位,准确地解释了英文。夹杂在文中的英文也经推敲而使用,一丝不苟,处处斟酌。也许在谈论西方艺术时,有时英文词语更能精准地表达作者的意思。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自己离开百草园去三味书屋时的感受:“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Ade”是德语,它是成年鲁迅写出了童年鲁迅听到坏消息时的慌不择言,生动传神,令人拍案叫绝。

傅表达爱心时多用直白的语言,毫不隐藏。首先是爱子之心。提到爱情时,更像傅聪的知己朋友一样:“对终生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刻。”相信傅聪看到后会有所体会和思考,因为傅雷的提点切中要害,语重心长,值得铭记。其次是爱国之心。“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傅雷的赤子之心、对儿子的期待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力透纸背,感人至深。

傅雷既能在极短的篇幅中直白地表达强烈的思念与爱意,又能在含蓄的文字中讲清艺术道理,表达劝诫之意,使家书的语言大放光彩。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八)

家书抵万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傅雷的家书。

——题记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九)

在这个时代,很少有人会写信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短信,社交软件……但在这一张张发黄的,破旧的信纸中,能品味出来的,是无数的亲情与谆谆的教诲。

傅聪,著名的钢琴家;傅敏,特级英语教师。这两人的成功,绝大部分都来自傅雷夫妇倾注心血写下的一封封家书。

傅聪在外学习期间,傅雷无时无刻不在为儿子担心,尽管翻译工作繁忙,他还是抽出时间,用书信传递自己的用心。他在疼爱儿子的同时,也不忘对儿子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这更使得他在教育界成为典范,

我眼中的傅雷,好似抛弃了他严肃古板的外表,文学大腕的身份,变得十分和蔼可亲,循循善诱。他对待自己的孩子如春风化雨般。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及时地去加以指导,在孩子取得了成功时去告诉他不要骄傲。虽然作为一个父亲,但却似朋友一般地对待他。

在读的过程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傅雷对待自己错误时的态度。他的唯一缺点就是脾气不好,这导致他在傅聪小时候没少伤害他,甚至儿子练琴时听到杂音都会生气。在书信中,傅雷多次表面了自己的歉意,他一直希望弥补过错。但是我们的生活中,有的家长为了树立威严,很难自己承认错误,认为自己的观点绝对正确,却因此让孩子感到了不公,伤害到了亲情。

在面对孩子的爱情问题时,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结合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孩子婚姻的注意事项;在得知儿子的努力被中间人抽干时,傅雷对这些“吸血鬼”表示气愤不已,祝愿儿子尽早摆脱;在儿子连续工作劳累不堪时,他提醒儿子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管理好日常作息;在孩子取得成就时,傅雷也能给予鼓励,提醒儿子再接再厉……

在这无数封刻骨铭心的信中,我看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对自己儿子的期望,为了让儿子成为超越大众的英才,他用行动指引着孩子的前路,但同时,也在指引中国的教育,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

我们不必去羡慕那些“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背后,可能是远高于我们的付出与更加严格的自我要求;家长们也不必嫌弃自家孩子不够聪颖,优秀的背后,也同样有优秀的教育,说不定你家孩子与别人的距离,就只差家长的管理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十)

以恩执笔,化情为纸,写下半世真情。——题记

微风温柔掠过脸颊,执一信,漫步林荫大道,轻轻贴上一枚邮票,无声的爱,以信为马,带着爱与深情投入绿色的邮箱。

家书在这个被各种信息充斥着,包裹着的时代里,对我们来说似乎特别遥远。纵使远隔万里,也能通过网络交谈,然而在上个世纪家书几乎是家中与远隔千里的亲人交流的唯一方式,辗辗转转,短则三两天,长则十天半月,在那个尘封的岁月,思念和亲情在岁月里沉淀。

翻开《傅雷家书》,字字句句,包含着的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真挚,最无私的爱。“最高大的是珠穆朗玛峰,最博大的是传承的文化,最伟大的是父亲”。很多时候,父亲在一个家中常常扮演的是一座大山的角色,默默无言。冰心说过:“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受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但,即使父亲的表达很含蓄,甚至有时无法感受到父亲对我们的爱。但请相信,父亲永远爱我们,这只是一种无声的爱。

“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仅仅教导儿子关于艺术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做人之理。正如傅雷先生所言,书信作用有四,乃:讨论艺术;激发青年人的思想;训练傅聪的思想和文笔;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人的一生,总是在高潮和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每每读到这句话,总能有一些新的感受。人生一世,难免会经历起起伏伏,唯有那些碌碌无为的人,生活才会平淡无味。我们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积极面对人生,也许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但请相信,跨过挫折就能看见初生的大阳。

通过书信,无声的爱,傅雷对于儿子的指导,更像一位良师益友。有时如一位老师,循循善诱,传授知识;有时像一位朋友,陪伴左右,默默支持。天下的父母大抵都是如此的,理性上希望儿子可以成为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但在感性上也对儿子常年不在身边有着诸多不舍与牵挂。

书信就像是无声的爱,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富含着一个父亲最真情,最浓厚的爱,包含着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期盼和语重心长的教导。

午后,执一家书,听它轻轻落入邮筒的声音。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十一)

初二4班马梓童

最近,老师让我们读了一本以父子来往的书信组成的书,就是大名鼎鼎的《傅雷家书》。在《傅雷家书》中,记录了傅雷与儿子傅聪在12年中的将近百封的家书,其中不仅有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整个成长经历,除了这些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字里行间一种深沉却细致入微的父爱。

我觉得傅雷对儿子是严格的,确切来说,应该是严格的爱。他对儿子的关心无一不体现在细微处:教他怎么说话,怎么行动,做什么,吃什么,有的时候也会因为儿子做错了事去教训他。在我们是孩子的时候,理解这些是不容易的,所以这也许对傅聪的童年生活或多或少的留下了一些阴影,但这也为傅聪以后的人生打下了更好的基础。就像,无论是前途,健康,友情,还是一些其他的,他都为自己的儿子想的很周到,不得不说,他是个好父亲。

书中摘录:“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虽然这只是一段普普通通的文字,但是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是作为一个家长对孩子最真挚的想念。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样的,我们最开始是在襁褓中嘤嘤啼哭的婴儿,他们教我们走路,教我们说话,告诉我们道理,看着我们一点点的长大,直到有一天,他们目送着我们的背影离开。“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现在也许不懂他们的爱恋与期盼,但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可能那时候我们已经自己做了父母,才能真正的体会到那种情感。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章是“人间最美满的幸福”,因为我觉得这章更多的是写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在小提琴方面的成就与努力的肯定,是一种字里行间都透露的开心,欣慰,也为儿子感到骄傲,那种父爱是洋溢的,是显而易见的。

“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读完《傅雷家书》我明白了这句话,在父母面前,你可以永远是孩子,你的爸爸妈妈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所以,找个机会,抱抱爸爸妈妈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十二)

数十年过眼烟云之后,当我们翻开这本《傅雷家书》,指尖触摸到散发着墨香的铅字,品读那一句句关切的叮咛时,眼前仿佛出现了傅雷挑灯夜书、伏案写作的背影,仍能感受到傅雷写下一封封信笺的思念和儿子傅聪阅读这一段段文字的感动。

这一百多封家书,不仅仅是信札,亦是傅雷深沉如山的拳拳父爱。儿子小有成就,他欢喜自豪;儿子遭受挫折,他满怀忧虑;儿子骄傲自满,他谆谆教诲……

于儿子傅聪而言,傅雷首先是一位父亲,然后是一位朋友,最后才是一名学者。作为父亲,傅雷教育儿子为人处世的守则;作为朋友,他关心儿子的日常起居、感情生活;作为学者,他与儿子探讨音乐上的专业问题。毫无疑问,傅雷是一位严格的父亲,知心的朋友,渊博的学者。

这令我想起我的父亲。如果说我家像一个戏台,母亲总是唱红脸,父亲却总是唱白脸。曾几何时,我厌烦甚至怨恨过他,因为他是如此的“不近人情”。

还记得去年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是我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重要的大考。我懵懵懂懂地进了考场,懵懵懂懂地考了年级第八,明知道没有付出努力只是运气原因,却依然居功自傲,向父亲报喜。我原料想,父亲会高兴地夸奖我,不料,父亲却面无表情,只是冷静地嘱咐我,不要骄傲、继续努力。然而我沉浸在众人的鲜花与掌声中,全然将这句良言警句丢在脑后,变得更加松懈。

第二次大考——期末考试,在父亲的意料之中,我跌到了年级二十五名。对我来说,仿佛天塌地陷。鲜花与掌声远去,我独自品尝苦果。这时我才想起父亲的警醒,后悔不已。父亲并未安慰我,而是严肃地与我分析失利的原因。在父亲的引导中,我从一味的失望悲伤中醒过来,着手于查漏补缺、加倍努力,最终在第三次、第四次考试中重回巅峰。

当我伫立于山巅,众生仰望,父亲是那个沉默的人;当我跌落入深谷,众生践踏,父亲是那个拉我一把的人。

在教育方面,父亲与傅雷一样,严格而理性,用严厉掩饰自己的温情,用理性遮掩住期盼,直到孩子踏上成功之巅。

父爱拳拳似海深。我庆幸在成长路上阅读了《傅雷家书》,是它让我理解了父爱,理解了父亲。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十三)

心中怀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这是我们从小就会背的《游子吟》淋漓的体现了老母亲对游子远行的担心以及深深的爱意。

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大爱还是小爱,都温暖着我们的心。这个春节,一本《傅雷家书》走进我的心里。这本书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而编纂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关怀备至。在那么多封家书中,几乎每一封信中谈及音乐作品,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傅雷先生希望孩子不要一天天没有节制的训练,要讲究技巧,从中领悟情感,才能不做让作品更好。在家书中,不管是傅聪去波兰留学,还是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先生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还不时寄给中国古典的文学名著及艺术方面的画、书籍。在傅雷先生教导孩子的过程中,还孩子怎样面对压力、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所遇的困阻,细心的给出自己以往的经验,拳拳爱子之心,更是溢于言表。书中的一封封家书,写不尽的叮咛,说不尽的情,字里行间,无不藏尽着父母亲对远游孩子的各种复杂情感:担忧、期盼、挚爱,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这让我想起了今年春节上映的《您好,李焕英!》,这本电影可着实火了一把,感动了不知多少的观众,赚得了不知多少泪点。在我看来,剧中的李焕英在可以重新选择的机会面前,没有选择条件优厚的沈光林,依旧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平庸的职员贾文田,也许这正是一种母爱,一种与身俱来的本能

观如今社会,是一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书信已属罕见,有时候连一通电话一条微信也很是吝啬。地铁上,公交上,甚至于饭桌上都是低头手机族,不是在刷着抖音,就是在打着游戏。面对面坐着和家人吃饭,也会时刻玩着手机。父母亲的一两句唠叨可能会换回我们的甩门而去或是拒之不理,留下他们的一声声叹息,每每想到此处,心就会忽然被刺痛一下,想想曾几何时的我不也是如此吗?

我想,每个父母亲对孩子的爱,应该都是复杂又简单的。复杂到无法用语言描述,简单到用一个“爱”字就能表达。读着《傅雷家书》,多有感慨,愿我们心中怀爱,不负此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十四)

虽相隔万里,却丝毫不减亲情,那一封封的信件便是“父爱”两字最好的诠释。

——题记

1954年,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年仅20岁的儿子傅聪就要阔别家乡去往外地求学,临别的前一晚,家人们十分不舍,但却又无可奈何,千言万语只化作眼角的泪痕。

每每当我回想起这些,心中便有种说不出的感受,沉甸甸的一直挂在心头,是什么呢?

这本书从买回来开始,我便一直沉浸在傅雷与傅聪那浓浓的父子情中,感受着那一封封家书的情意。

在未读这本书时就已听过傅雷的大名,心中便早已树立起了“严父”的形象,但通过这本书,我对傅雷又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更是一位父亲!

傅雷与傅聪之间亦父亦友,他们是血脉相连的父子,也是无话不谈的知心好友。多年的未曾见面,也让父子之间的隔阂消磨了不少,在信中父亲不厌其烦的分享自己为人处世的心得,知道儿子身处国外,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便也善解人意的处处替他着想,考虑到儿子的处境,便循循善诱的鼓励儿子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想到儿子远在他国,很多事情不能亲力而为之,别心生愧疚之感。即便是这样,但傅雷对儿子的关心仍未减少,得知傅聪中文不好,便以中英文互通的方式写信,傅雷也告诫儿子为人处世都需要时刻谨慎,在这个污浊昏暗的社会上,时刻的清醒是必不可少的。

傅聪走后,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便化作一封封家书,如雪片般飞往儿子的身旁。所以相隔千里,但父子情深却丝毫未减,傅雷时常关注儿子的饮食状况,并与儿子一起探讨音乐技巧,向儿子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

傅雷要求儿子向自己报备一切,也切实地向傅聪说明自己的一切,父子二人之间有隐私,但绝无秘密可言。考虑到儿子的身份与处境,担心儿子会被外界因素所诱惑,于是便潜移默化地向儿子讲述祖国的美好,并且以身示教,在信中,傅雷向儿子表达了自己深深的爱国情怀。

每一个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终究会扬帆起航;要面临的困难,终究会来临。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十五)

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并不是正因它厚重,而是因为它里面包含的都是爱。它就是《傅雷家书》,一本关于爱的书。

没读过《傅雷家书》之前,我以为只不过是一封又一封枯燥无味的家信罢了,为什么要编成一本书来让我们阅读呢,可是,当我认认真真地读完这本书后,我完全消掉了我这个认为枯燥无味的想法,这本书竟给我带来了无数启示,从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父爱!

说起父爱,他是不同于母爱的,他没有优柔绵长,他更像的是一杯温开水,虽然平淡无奇,可又能让你浑身温暖,倍感热血。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

家书中,傅雷不忘时刻教诲儿子,没有一丝的溺爱,既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样与儿子闲谈,与他交流音乐、文学、艺术等等,扮演着一半父亲、一半益友的角色,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的历史,开启了一扇不大却能看清一切的窗户,很好的为我们保存了那个年代珍贵的记忆,正因为有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明了的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生行事的准则。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亲,在现实中又何尝不是这样,他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给的爱是永远不能与任何人相比较的。他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来,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和处事态度也是非常好的。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当我们面对成功时,要坦然谦虚,面对失败时,要积极进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乐,这些高潮和低潮构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对,才能真正幸福。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我一定会永远铭记。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十六)

“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无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纵观全书,我想,也许正是这句话凝结了傅雷对儿子傅聪最含蓄深沉的父爱。《傅雷家书》共收录了近百封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其中有艺术家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有对新中国未来的发展展望,有对儿子为人处事行为习惯的培养,所见所闻的分享,也有嘘寒问暖枝叶关情的温情。然而最感动我的,也许就是一个严厉的父亲不经意间的真情流露。

傅雷教子极严,有时近乎不近人情,这一点傅雷在《家书》中也屡屡提到自己对过去“不懂做父亲的艺术”时的后悔。尽管傅雷是如此的一个严父,在傅聪离开中国留洋学习钢琴之际,也是恋恋不舍难以割舍。书中有这样的话“园丁用血泪浇灌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无意中,在傅聪离开之际,我们可以在此一窥傅雷作为父亲柔情的一面。又有哪位父亲会讨厌自己的孩子呢,从来都只是“因爱生恨”为了促使子女前进的鞭策。

《家书》中亦可见得傅雷身为父亲事无巨细,无微不至的管教。不管是为人处世的原则,生活学习的安排,行为习惯的规范,演奏时的表情姿势指法乐理,他都一点一滴地写在家书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处便是傅雷提醒傅聪:“围巾必须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这样的琐事也不吝笔墨地写在家书中!实在是无微不至。对于子女,父母便是如此。总是细细碎碎,总爱唠唠叨叨,总是对子女有着各种各样的不满意,追根到底,也许就像开头那段话所说的一样,父母就像“一面忠实的镜子”之作用,就是“正其衣冠”,检查自己的污点。人们往往不愿意直面自己的缺点,而父母的指出让我们无法逃避,从而还怨恨镜子太过诚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父母的唠叨教育总是有所逆反不从。其实他们如是,不过是想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罢了。

读《傅雷家书》,在傅雷质朴的文字中总能联想到自己的影子,总是蕴藏了不曾言明的含蓄之爱,细细咀嚼,那份柔情犹在。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十七)

从古至今,皆说父爱如山。可我却想,父爱,未尝不可是那淙淙流水,用那温情的叮咛,将我们温暖环绕。它伴随着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一路奔流。

在我读过《傅雷家书》一书后,这种思绪又加重了几分。

“在外倘有任何精神苦闷,也切忽隐瞒,别怕受埋怨。一个人有个大二十几岁的人代出主意,绝不会坏事……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身边,做个监护的好天使,随时勉励你,安慰你,劝告你,帮你铺平将来的路,准备将来的学业和人格。”

这封信修于一九五四年七月底。当时傅雷的儿子傅聪刚刚出国,掀开了他人生的新篇章,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傅雷曾在外国生活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国外的情况有所了解。他不仅密切地关注着儿子的动向,还未雨绸缪地对儿子嘱托着遭遇不测时的应对方法。他用发自内心的文字,细细叮嘱着自己的爱子。

尽管傅雷一家都是书香门第,但他对儿子关心的细致入微首先从生活开始,洋溢在字里行间。“你现在住哪里,食宿是否受招待,零用钱是怎样的”是父亲首先关注的话题。

当然,作为艺术家的傅雷亦很注重儿子精神上的修养。

“你记住一句话: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地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万别让人误会。”

作为艺术家,傅雷自然阅人无数、阅历广播。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同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人们对傅聪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傅聪自认为事业、生活一帆风顺的时候,父亲用一句叮咛,敲响儿子心中的警钟。

“孩子,这些话千万记住。爸爸最不放心的就是这些。”

读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眼前模糊的文字中,浮现出了无比熟悉的画面。

“八面玲珑而立于乱世。”郦道元的父亲奄奄一息,卧于病榻上告诫儿子。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朱自清的父亲依依不舍,立于人潮中嘱咐儿子。

“作业按时交,上课认真听讲。”我的父亲不厌其烦,站在车窗边叮咛着我。

让我们听听父辈的叮咛吧,蓦然发现,父爱无处不在。它一直伴随着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一路奔流,从未断歇。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十八)

石佳怡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的确,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那么厚重。以思执笔,化情为纸,一封封家书,让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教诲,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父与子的距离。

傅雷家书收录了,从1954年到1966年期间,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的往来书信。他教导傅聪如何做人,傅雷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举例教导傅聪,要有一颗爱国之心,且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同时还将为儿子要谦虚,懂礼仪,倘若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获得大奖也不要骄傲,还教导如何做一名艺术家,傅雷告诉傅聪,要做一个德意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并鼓励他要多多阅读文学经典名著和有关绘画雕塑等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让他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以提高自身的修养,还教导他如何处理生活上的事,傅雷告诉儿子不要急躁,要有耐心,还教导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字里行间无不富含着一个父亲最真情最浓厚的爱,包含着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殷切期盼和语重心长地教导。

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富。“人的一生总是在高潮和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每每读到这句话总能有一新的感受,人一生一世难免会经历起起伏伏,唯有那些碌碌无为的人,生活才会平淡无味,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积极面对人生,也许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绊绊,相信,跨过挫折,就能看见初升的太阳。

我们的父母虽不像傅雷,但他们一生都在辛辛苦苦的为我们付出,寸草难报春晖呀,你看,每一个热气腾腾的早晨,每一桌丰盛的晚餐,每一次披星戴月的上下学接送,都有父母忙碌的身影,作为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要理解并接受对我们的唠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把父母对你的种种唠叨当做爱的絮语,不要辜负父母对你的无私奉献,不要荒芜了这份爱。

这呕心沥血的爱,我想不仅在教世人,如何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更在引导着我们对生活,对工作,该有怎样的态度和追求。他也成为了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该如何走下去。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十九)

孙语柔

树人如树木,若非善加栽培,心难欣欣向荣。

——题记

家,是一个能让我们心软下来的词语。杜甫曾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动乱的年代,家书在一个游子的心底涤起圈圈涟漪,说来丝丝温暖。家人的安好与否更比万金来的更沉,更重!

在《傅雷家书》中我所读到的傅雷,他身上有着知识分子的清高,也有着艺术家的理想,更有着作为一位父亲的严苛。这一封封朴实的家书涉及了生活、人际交往、品德修养等方面。这些家书的温暖,也成了父子不能团聚的痛楚。傅聪自少年出国,中间只回来过一个月,最后一次回来竟是为含恨离去的父母准备葬礼。傅雷夫妇作为父母通过那漂洋过海的家书,只是想多知道一些他们儿子的生活细节,陪着他神游下国外的生活,可一切却是那么的奢望!为了理想,傅聪只顾往前走,忘记了多回回头……

浅尝家书,我尝到的是白水青菜下的平凡不俗。我记得傅雷曾说:“艺术若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开花的树木。”那么我要说:“德之修,道之养,若是最美的花朵,那么傅雷的训训尊教就是开花的树。”使花开的盛,开得正,傅雷也是煞费苦心。作为儿子的良师益友他给予傅聪各种建议,告诉他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并没有什么水到渠成,更多的是“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除此之外还要多向他人讨教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作为儿子的朋友更作为父亲,他细心的考虑到儿子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从不同的角度劝解儿子,鼓励儿子。就是这种精神上的不断沟通,即使千山万水相隔,父子俩也有着一体的思想。傅雷作为一名教育的实践者,他用他的言行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才是朴实却不失风华的教育。

细品家书,我品到的是皿盖若揭时的“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傅雷用平平泉水细润出凛冽茶香,香味悠远,绵长至今。袅袅清香洋溢出无限的怜爱,这片爱意是那样的淳朴,又是那样的深沉……

《傅雷家书》镌刻出了一位寻常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完美的演绎了大海究竟是如何擎起太阳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初二水平(二十)

秦悦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自从看了《傅雷家书》,我对这句话的感触更深了。过去,我一直想不明白,父爱为何如山?母爱为何如海?现在,我多少有些懂了。傅雷作为一位父亲,他对孩子们的管教十分严苛。连傅雷自己都说:“老实说,我是很有自卑感的,因为这反映你对我还是不放心。大概我对你从小的不得当、不合理的教育,后果还没有完全消灭。”但这“不得当、不合理的教育”就说明了傅雷不爱他的孩子了吗?不,当然不是,傅雷爱他的孩子,不过他的爱是深沉的,如大山般深沉,需要用心去体会。

他爱孩子,但从不溺爱孩子。他希望他的孩子进步,所以在他给傅聪的信中,大部分都是关于启发教育的。表达爱的方式有千万种,但在我看来,最令人感动的,大抵就是傅雷这种“我想你,但为了你的学业,我宁可牺牲这个福气”的方式吧!

母爱是这世上最美好的情感,母亲也是世上最伟大的职业。朱梅馥对孩子的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经常在信里写出她对孩子的思念以及生活中的琐事,这与傅雷的信截然不同,但那些生活琐事却让我更加明白了母爱的伟大。母爱不像父爱那般深沉,但母爱却比父爱更细腻,更温柔。母爱如海,能够包纳孩子所有的缺点与不足。

看完《傅雷家书》后,我想到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为人随和,但每当遇到一些困难的数学问题,他又会变得十分严谨,甚至还会钻牛角尖。我们经常会在一起研究数学问题。有一次,父亲给我讲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讲完后,父亲问我听懂了吗,我嘴上说听懂了,实际上我还是似懂非懂。父亲让我把过程写出来,我却说:“差不多就行了吧。”父亲一脸严肃地回答;“差不多怎么行,‘差不多’在数学中就是错误!”随后,父亲又给我讲了一遍。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数学题,总会努力攻克它,精益求精,再也不会只做到差不多。父亲从未说过他爱我。但我知道有些爱不必言语。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高山大海,皆含深情。世界上的父母都是一样的,都是那般深爱自己的孩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感恩父母,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