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作文库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作文 > > 观后感 >

血战湘江观后感800字大学生

2023-05-17 07:34:06观后感访问手机版244

血战湘江观后感800字大学生 篇一

今天观看了《血战湘江》这部电影,真是震撼人心、震撼天地;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英勇无畏的形象,深深烙印在我脑海中。

湘江战役是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决定而开始的,每想到这,我都不禁疑问,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他们不知道后果吗?

毛主席领导的二纵队,辎重繁多,步履维艰,行军速度缓慢;毛主席多次请求卸下却无功而返。轰炸机一直在上空盘旋,炸弹像暴雨般无情地落下,轰出一个个炮坑;但就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毛主席赴汤蹈火,并且把自己的药给战士们——“他们比我更需要!”把那爱的光辉洒在了每一个战士的身上。自己休息,绝不可能!

可是,坏消息不断传来——枫树角面临失守!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中央火速派三十四师前往增援。但是,晚了,十八团的战士们实践了自己的使命“誓与阵地共存亡”,全团牺牲,把自己献给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新圩战斗也是激烈,鲜血已经注满了深深的战沟,每倒下一位战士,那红色的“水”便喷涌而出,如同针一般刺在我心,心痛得久久无法呼吸;但他们没有妥协,依旧在挺,挺到毛主席过江!

湘江的水是红的,岸是红的,人也是“红”的。大部队过江了。

与此同时三十四师的师长陈树湘,也成功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断后时,不幸中枪,但为了不做俘虏,他扯断了自己的肠子,自尽了。

最后,在党领导召开会议的中途,一位青年匆匆忙忙地闯了进来,找毛主席,干什么?做红军。当他得知自己的三个哥哥和父亲都牺牲在了战场上时,他没说什么,只是噙着泪水,一直坚定地望着军装上发亮的红星。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对战士们而言,阵地,就是最好的墓场!感谢他们,感谢毛主席!向着为新中国做出贡献的人们,为我们大开光明之路的人们,致敬!

血战湘江观后感800字大学生 篇二

电影《血战湘江》讲述了1934年11月27日,中央红军开始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于1934年12月1日强渡湘江。虽然只有几天的奋战,但中央红军为了粉碎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个个都拼了命地战斗。电影内容把湘江当做背景,塑造了以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左派指引的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与代价: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余人。表现了红军三十四师官兵勇于牺牲,视死如归,拼尽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伟大精神。

在影片中,中央红军们用的是最差的武器,和敌人的长枪大炮根本不能比。他们吃的是粗糙的干粮,他们穿的是破烂的衣服,每天忍受着恶劣天气对他们的“洗礼”。但他们全然不畏惧,迎难而上,向死而生和敌人拼到剩下最后一颗子弹。很多红军倒在了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他们履行着“誓死为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最后,3万多红军成功渡过湘江。

在电影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其中有个片段最令我感动:当林家老四赶回部队后得知父亲和哥哥都已经壮烈牺牲在战场上了,他虽然泪流满面,但仍然坚持要参加红军跟党走。其实不只他一人是这样,战场上有很多红军战士都把革命,把与敌人做斗争放在第一位,一心只为了革命成功,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这是伟大的革命精神。在战场上,每个人的心都是系在一块儿的,每个人都是一心一意跟党走,每个人都宁死不屈,不畏牺牲。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最后长征胜利的那一刻,让人心生感动。这胜利归功于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战争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如今我们幸福的生活。

血战湘江观后感800字大学生 篇三

这部电影是2017年发布的,但是我现在2022再来看,依旧十分震撼,首先,《血战湘江》的背景是1934年10月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踏上漫漫征途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在湘江陷入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的重兵围堵之中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

这部电影着重突出了博古和李德的左倾错误与战役的惨烈,刻画了红军不畏牺牲,奋战到底,大局为重,齐心协力等优秀抗战精神。即便是我这种对抗战片不感冒的人看完之后依旧觉得感动不已。

电影以这场战役的多个战斗场景展开,这场战斗的主要任务是渡过湘江,中央的一纵队和毛泽东的二纵队在中间,彭德华率领的师在最前面开路,左侧右侧都有不同的师做掩护,后侧也有军队殿后。但是此时的红军只有八万军队,而国名党有几十万军队。在加上博古等人严重的左倾错误,非要走错误的路线,非要二纵队扛着几十吨的物资,严重拖慢了行军速度,可笑的是,这些物资拖累到了最后,还是丢弃了。

军队从八万到最后的三万,损失之惨重可想而知。电影中的战斗场景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惨烈。虽然对红军来说,这是一次严重的战略失误,但是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学习其中红军的优点,身为大学生和青年团员,我们应当传承并发扬这些优秀精神:

第一,大局为重,永远拥护党中央。当时许多红军死守防线,自己都性命堪忧,但他们心中最惦记的依然是党中央是否顺利过江。伤员顺子为顾全大局,不想拖累红军,主动滚下担架牺牲。春伢子为不做俘虏,毅然自杀。

第二,不怕牺牲,迎难而上。面对巨大的兵力差距,红军没有退缩,拿出不怕死的勇气战斗,子弹打完了,就上去肉搏。

第三,吃得苦,耐得劳。为了加快赶路速度,他们甚至尽量少吃少睡,扛着那么重的东西走那么长的路,他们也从未懈怠,吃粗干粮对他们来说更是家常便饭了。

而身为大学生和青年团员,我们正是应该学习他们这些精神,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中小学生做好榜样,让优秀长征精神传承下去,将共产主义践行到底。

血战湘江观后感800字大学生 篇四

“如果中国的革命要用我们的鲜血才能筑成,那我们必须英勇献身,党和人民,会永远记住我们。”七天七夜的湘江血战,中国红军用生命和鲜血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

今天我再次用手机观看了这部电影。在电影中,在漫天炮火声里,被无数战士反复嘶吼的一句话“坚决执行命令!”“人在阵地在”话虽简短,回答仍然是铿锵有力,中国红军誓死捍卫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勇气,似是能从屏幕上喷薄而出让人热血沸腾。在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团结紧密,为确保党中央安全撤离,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置生死于度外。赶去枫树脚支援的陈树湘带领三十四师守住了枫树脚,掩护了大部队过江,在突围作战的最后选择断肠明志坚决不做俘虏,忠诚践行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在脚山铺战场敌人的猛攻之下,红四团战地危急,团长耿飚虽身患疟疾,但为保护阵地,仍抡起马刀扑入敌群拼杀,视死如归,展现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这样的事件充斥在战争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战士有着如铁的意志,如钢的执行力,正是他们用鲜血拼搏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

一个党派的强大不仅在于将士的英勇精神,更重要的是得到人民的拥护。影片中,在毛泽东引领二纵队前往渡江的路上,红军路过镇上时,乡民们自发的拿出粮食补给,但是红军战士捂住口袋,坚决不拿,坚决不碰。一位老婆婆对毛泽东说我的孙子也是红军,那种期盼的眼神,只是想表达出他们对红军战士的心意,最后毛泽东同志提出用银元换取粮食,坚决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岁月无声,史诗长存。湘江战役中广大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烈士的英魂永铸,英雄的事迹不朽。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也必将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血战湘江观后感800字大学生 篇五

对于电影,有人喜欢温情脉脉的文艺片,有人喜欢悬念丛生的谍战片,有人喜欢春风化雨的感情片。但我最喜欢让人激情澎湃的战争片。今天,我盼望的日子到了,一期一次的电影课如期而至,当光头哥老师宣布是战争片《血战湘江》的时候,我激动不已。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中央红军第四次艰苦卓绝的反围剿胜利之后,在王明同志左倾冒险主义下,李德、博古错误地指挥红军,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在湘江发生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这场战斗,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被剥夺了指挥权。朱德、彭德怀,一边执行命令,一边为失去战友和亲人心疼,还要忍痛前行。红军打得非常惨烈,部队从出发时的86000人锐减到30000人。电影里有一个场景让我难以忘怀,一是其中一个战士被铁砧砸断了左脚,躺在担架上,为了不拖累队伍,自己滚下山涧……战士们都已大无畏自我牺牲的精神,让部队得以冲出重围。最后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英雄的红军终于渡过了湘江,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看完电影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红军战士舍己为人、大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让我万分敬佩。

当今生活中,也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英雄。比如新冠疫情发生的时候,抗击非典的钟南山医生亲临一线,担当抗击疫情的重担;李文亮医生第一个吹响疫情的哨子,让人们得以惊醒和关注,为抗击疫情赢得时间,最后自己却永远地倒下了;骑自行车奔向医院抗击疫情的医生甘如意,虽为女子,却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和气魄。还有成千上万默默无闻的工作室,医生、司机、新闻记者等。他们共同组成了抗击疫情的城墙,最后成功把疫情击退。正是这种大无畏的视死如归的精神,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安康和幸福。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革命英雄们艰苦奋斗都是为了我们过上美好的生活。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努力奋斗,从我做起,现在开始!

血战湘江观后感800字大学生 篇六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我是哭着将其看完的。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34师官兵付出巨大牺牲奋力掩护党中央渡过湘江、成功突破封锁的悲壮故事。

林老先生既是一位战士,又是一位裁缝,他的四个儿子都献给了革命。让我忍不住泪目的是红二方面军正在渡过湘江,国民党的轰炸机在上空投射炸弹,一位战士被子弹打穿胸腔倒下的那一刻,林老先生顶上去,毫不犹豫。

炸弹炸向两人。那一晚,大雨倾盆,两人躺在血水中望着对方,只听那名战士叫了一声“爸”,那一刻才知道上阵的是父子兵。儿子为父亲戴正军帽,两人在深情对视中离世。

朱德在战场上临危不惧,在决定渡湘江时,派去十八师到达枫树脚,可痛心的是,十八师的战士一个都没有活下来!

李天佑带领第五师奔赴战场,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震撼,几千兵力对抗敌军源源不断的数万人,还有作战中的那一声声“坚决执行命令”,令人热血沸腾。

其实,我深感痛心的是,结束时电影屏幕上放出一段文字,中国红军由86000人,锐减为30000人。

看着战场上的中国人短兵相接,自相残杀,那么,最后又得到了什么呢?

我曾以为“浴血奋战”“血流成河”都是些夸张性的词,只是用来描述战场上的残忍,可是,当看到一个个战士倒在血泊中时,我才真的意识到,血流成河是真的!

曾经看到的历史,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对此,我仅仅以为是一个小错误,对于伤亡人数也仅是个数字,当看到战场上子弹满天飞,毛泽东面对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无能为力的时候,那种心痛的感觉,我能深切地体会到。

百姓们都深信“跟着毛主席不死”,而毛泽东却为让无数百姓的儿女有去无回感到深深的愧疚。

我们长在红旗下,正是每位战士的血肉之躯换来的这一切。这一次,我明白了“中国站起来了”的深切含义。

是的,中国站起来了,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正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血战湘江观后感800字大学生 篇七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路上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一战,七天七夜的不间断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势力企图扼杀我党于湘江边的阴谋,5万多烈士的英魂长眠湘江两岸,护住了革命的星星之火,由此开启了燎原之势。这惨烈的一战,至今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中国革命为什么能、为什么行,在其中我们可见一斑。

坚持正确的革命道路。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主义,摒弃了毛主席倡导的人民战争和游击战思想,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开始被迫长征,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见道路走错,方法用错,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多少战士牺牲在转移的征程中。然而在转移的途中,战士们还要负重前行,被要求带上所有的财产,严重迟滞了行军速度,所幸在毛主席的坚持下,负重被卸下,大部队得以加快速度,尽早跳出了包围圈。可见只有正确的方向才能引导革命胜利前行。

发扬特别能战斗精神。面对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红军的人数明显处于劣势,但是我们的红军战士不惧,他们不畏困难,以一当十,用螳螂的力量挡住了大车,他们向一颗颗钉子牢牢钉在阻击阵地上,哪怕剩下最后一个战士,也坚守在阵地上。红一军团的18团坚守在阵地上,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以全团阵亡的代价挡住了敌人,为党中央的安全过江争取了时间,这就是我们的钢铁战士,有这样的战士在,任何困难都会被打败。

永远保持人民血肉联系。革命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地生活,这是我党的宗旨,党和人民好比鱼水之情,没有群众的支持,任何事业都不可能成功。在战略转移的途中,人民群众将仅有的粮食拿出来送到红军手中,期盼他们早日凯旋,面对老百姓的盛情,我们的战士含泪接下,将身上仅有的银元交到老乡手中,整个场面令人动容。一切依靠群众,有群众的支持,有群众的帮助,这就是国民党反动派之所以多次围剿,我党仍保持生机活力的秘诀。

一曲悲歌,千秋壮烈,湘江两岸,有着中国革命不灭的火种,它散发着光芒,引导我们永葆革命本色,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永远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向着正确的革命方向大步前行。

血战湘江观后感800字大学生 篇八

近日,我院组织大家观看了红色电影《血战湘江》,通过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更加了解我党的历史,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美好生活,更让我对先辈们产生崇高的敬意,自己更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建设更加强大美好的祖国。

《血战湘江》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影片中,每个红军牺牲的故事都感人至深:营长林有国血战中歼敌无数,中弹后与给他当枪架的父亲林裁缝一起倒地,他给父亲整好军帽,两人为是红军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师长陈树湘受重伤,肠子流出,竟亲手扯断,誓死不当俘虏,捍卫红军尊严……他们每个人都为伟大的长征精神增添了耀眼光芒。

有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红军战士穿梭在树林里,唱着不知名的家乡民谣,满怀希望地向前走……当歌声响起的那一刻,会让人有无限感慨:也许这些红军战士在想家、在想念远在家乡的亲人,但什么时候才能回家看看?也许,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但他们却义无反顾。

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仰?让他们甘愿如此放弃自己的生命去战斗?我被这种信仰深深感动着,也感叹着——“历史写满了沧桑,印记着民族的步履维艰”。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如果没有这些人,我们会怎样?我们会不会像战乱国家难民一样,流离失所?这片美丽的大地上,会不会充满了战火硝烟?孩子的哭声,妇女的呜咽……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人间地狱?感谢这些英雄,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定,去为祖国更伟大的事业奉献自我,就像这些战士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