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作文库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作文 > > 读后感 >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2023-01-20 15:41:31读后感访问手机版129

第一篇: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当然不是我的前半生,是人家末代皇帝的。套用王蒙老先生的一句话,半生,多事。

这是一本书的书名,知道这本书是是好久了,但是一直没有看见这本书在市面上有卖。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买到了这本号称是大陆唯一的正式授权版本。那叫一个贵的,看上去不怎么厚的卖了50块。我只能自我安慰着,话说这里面大部分的成本不是作者的书写,而是历史的积淀。买回来的时候就随便的翻了几页,现在有空都看了一下。

放在桌上的书,黑色的封面,那是末代的皇帝和末代的妃子。一个消瘦的年轻人,戴着厚厚的眼镜,怎么都看不出来曾经也算是统领天下的帝王,在历代的帝王里,我似乎想不出来哪个是戴着眼镜的,虽然看上去很有学识,但怎么的都缺少了君临天下的气魄。戴眼镜的人,在我看来,心底深处,总会有那么一丝的柔弱,而柔弱,恰恰是领导人最不需要的美德。

书自然就是显摆着末代皇帝的家世经历,光荣与屈辱。不想谈这本书的内容,最讨厌写的就是读后感。

就谈谈溥仪。

小时候看书的时候就能倒背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对清朝我也有史无前例的好感,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太喜欢汉唐盛世,谦和大宋和金戈铁马的铁木真忽必烈。就对这个朝代,感觉不错。虽然它曾经闭关锁国,丧权辱国带给古老中国沉重的伤与痛。但这毕竟是离我们年代最近的一个王朝,相对较短的时间差距或许增加了我对它的判断力,相对空间的某些能遗留至今的痕迹能够加深我对它的感触,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喜欢北京的原因。康乾盛世自然远不能和汉唐盛世相比,同光的中兴或许也只是封建王朝最后的回光返照。溥仪,就是这个王朝最后的终结。

我有一本书叫做《历代皇帝之陵》,生时享受万丈荣光,死后还霸占一大片的土地做地下统治者,这就是皇帝的待遇。清帝们的陵墓是分东陵西陵的,也很多,像陵墓里的皇帝都是隔代的,比如康熙和乾隆是一个陵群的,起因仅仅是因为虎视鹰啼的雍正不敢和他龙骧虎步的老父亲葬在一起,说是怕地下不宁,就不一一细数。而所有陵墓照片中的最后一幅,就是我本文的主人公,爱新觉罗溥仪,他所拥有的,无庙宇,无祠堂,无碑无传;无甬道,无牌楼,无龙无凤。仅仅和一个共和国的普通公民的身后之处一样。简单的墓碑,掩盖了一个时代曾经的光芒,寥寥几笔,又怎能说清这个复杂人物坎坷的一生?

三岁登基,六岁退位,或许不是历史的先例。所拥有的国土从泱泱九州骤减至小小一隅,或许早已有先辈体会到其中的滋味。但退位后仍在宫中无忧无虑的长大,丝毫不知外面世界的艰辛,长大后又被夷狄掳去,去当伪皇帝,又被打败投入监狱,最后再经历改造,这么曲折的经历。我想,是从来没有人经历过的吧。这个丧钟响起时候的最后一位封建统治者,我所能说的就是,兄弟,你生的不是时候。

记得多年以前看过一个电影——《川岛芳子》,印象最深的不是阿姐梅艳芳,不是小阿飞刘德华,而是那个戴着眼镜,却从镜片后面投来不知是无怨无悔还是无奈眼神的溥仪,已经当上伪满州国皇帝的溥仪,不管日本人之情还是溥仪所愿。我相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溥仪想想曾经的神州大地,八旗之天下,今日却尽遭日本人和北洋军阀的侵蚀,心中的那般滋味,或许比那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更甚吧,嘴角流露的苦涩,应该比那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更像刀子般刺向心肠吧。

史学家们总喜欢把历史和一些命运啊宿命啊连在一起。说什么满清是摄政王始,必定摄政王终,其实要让载沣去接多尔衮的班,似乎难为他了。又说什么在溥仪的登基大典上,载沣为了让哭闹的溥仪安静下来,就在一边说“快完了,快完了”,导致最后清王朝的完蛋,封建王朝的覆灭。其实,一句快完了根本改变不了局面,重重历史政治注定的结局。可溥仪,却注定因此被人铭记。

第二篇: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有翻开我的书柜,又读完了爱新觉罗·溥仪先生的《我的前半生》,有些感受。溥仪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不平凡的色彩,这些不平凡,造就了他这一生的特别历史,同时也造就了中国的历史。这里面,有闹剧,有悲哀,有疑惧,有希望。

1906年,溥仪出生于北京,1908年慈禧临死前选择了溥仪继承皇位,慈禧的一句话,改变了溥仪的一生。1911年清帝溥仪逊位,从此,清室的复辟闹剧便一幕幕的开始上演了。先是张勋带着辫子军帮助溥仪复辟,工作思路然而没做几天皇帝的溥仪就又退位了。溥仪第三次做皇帝是在1934年的伪满洲国,称帝为康德皇帝。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于1932年初在长春(当时称为新京)任满洲国执政,后于1934年初称帝。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溥仪作为伪满战犯被关押于前苏联,五年后回国进行改造,十年后得到国家特赦,任职于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1967年,病逝于北京。宣统皇帝,大清逊帝,伪满执政,康德皇帝,战犯,普通公民,这些字眼写照了溥仪先生的一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通过利用溥仪强烈恢复祖业的愿望,以溥仪为扶植对象建立了伪满,开始了长达十四年对东北的统治,这十四年,能活过来的人本身就是个奇迹。溥仪在答应日本出任伪满执政时,也许他忘了,日本人并不是善良的,日本不可能为了一个中国人的皇位而忙活,他们要的,自然是想要得到的利益。当溥仪明白一切以后,日本人已经牢牢的掌控了他,而他这个执政和皇帝无非是个幌子而已。日本人给溥仪戴上了一顶繁华的皇冠,然而这顶皇冠繁华的背后却是一个紧箍咒。伪满十四年,溥仪几乎没有任何的权利,他不仅毁了自己,更毁了整个满洲。日本就这样以东三省和台湾省为跳板,对中国开始了大肆侵略。

伪满十四年的历史,是悲哀的。由于清室宗庙受到孙殿英军阀可耻的盗墓行为以及其他的种种原因,激起了溥仪恢复帝业的愿望,而这个愿望又恰恰是跟那个时代所背离的,正如杨天石先生所说:“历史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这个愿望不会实现,也不可能实现。被这个愿望冲昏了头脑的溥仪陷入了日本侵略者设计的圈套,而这个圈套在我们今天看来,其用意是多么的明显,多么的可耻。或许只要稍作思考,顺应历史潮流,拒绝日本侵略者的邀请,这十四年的血泪史就不会发生了。

作为个人,我尊重溥仪先生在改造后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溥仪先生所著《我的前半生》一书本身就是对国家和历史的贡献,使读者更加清晰的了解当时的中国。

历史,给了我们教训!我们必须谨记,任何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