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作文库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初中 > > 初二 >

节日作文600字初二

2022-11-28 17:06:39初二访问手机版479

节日作文初二(一)

灯笼亮了。

就在这么不经意间,又一年过去了。所有的事已成过去,春节就该登场了。

我的故乡爱把大年初一称为真正的“过年”,但在我的记忆中,年三十那晚总是最热闹的。这天下午,我们一家在车流中来到松门的老家,一切都是白色的,因为火红的灯笼还未登场。在房屋周围全是光秃秃的树木,我拿着一袋小红灯笼,总想把每一个枝干都挂上一个。挂灯笼要挂在路旁,这样更醒目,我先将灯笼的线绕枝干一圈,再将线上的小吸盘穿过两根线的中间,一拉,灯笼就牢牢地挂住了。在肃杀的环境中,即便是只有这一个,也格外亮眼。我和爷爷分头挂灯笼,没一会儿,家就被一圈火红包围,远看就是无数个小火苗在摇曳。整个世界都温暖了。谁知道它会指引多少生灵回家的路?

天色渐暗,每家每户都零零散散地点灯了。每年过年我都在老家度过,每一顿年夜饭我都与邻里一起吃。餐桌上的欢声笑语始终回响在我耳边。

你知道我们小孩最期待什么吗?没错,鞭炮总是压轴登场。晚饭后,人们都敞开大门,任由我们这帮“小鬼”东串门西打闹,这边拿根“仙女棒”耍耍,那边一起坐着看“孔雀开屏”,等到这烟花放完了,你不知什么时候手上又多了点什么零食,嘴上手上油光发亮,往衣服上一擦,嗯,继续玩儿!不到十点,小区里绝不会安静,而其他各地呢?鞭炮声会持续到大年初一早晨。所以啊,是过年孕育了鞭炮,鞭炮成就了过年。

吵闹着,喧嚣着,年过去了。但年留给人们的,远不止这些。灯笼温暖了世界,炮竹点亮了人们,人们庆祝过年,是为了辞旧迎新,也为了体验人间最温暖的亲情。

灯笼还亮着。

节日作文初二(二)

没有人会不喜欢春节的。

大年三十早上醒来,就即刻笼罩进了新年的氛围里,也许更早就已是春节了,但我心里是从年三十开始庆祝的。

春联早已备好,就等着贴了。但这也是一个技术活。我和我爸一齐上阵,运用了各种方法,可那春联就不让人省心,总是七倒八歪的。“哟!贴春联呐!”邻居们看到后,七嘴八舌地给着意见,“这边高一点”“哎呀!右边不太齐啊”……在邻居们的指挥下,这难缠的对联,终还是整齐地挂上了墙。一下子,比新装修还有效果,门和窗都焕然一新了。

鞭炮也是年中必不可少的。“爆竹声中一岁除”嘛!没有爆竹的春节就和没有红包的群一样,空落落的。再不济,也得买一些甩炮玩玩。打开盒子,拿出一颗花花绿绿的小圆球,用力往地上砸,“嘭”的一声,又脆又响,瞬间,空气中弥漫了一股烟火味。而等到晚上,烟花则成了主角。小心翼翼地点上火,捂住耳朵,就看着飞流直上的火光窜到天上,而后绽开了一朵花。春节的晚上,总会有烟花的轰轰声,天上绽开着一朵朵各色各样的花。

年夜饭是不能不吃的。各户人家都用最好的饭菜,拿出珍藏已久的美酒来庆祝团圆,没有人会选择不大吃一顿。遇上阔别已久的亲人们,吃着美味的,令人不忍心放下筷子的美食,这时,放下了过去一年生活的疲惫,忘却了过去一年不好的回忆,迎接新一年。只要条件允许,远在异乡的游子都会千方百计地赶回家享受这一份团圆。这,就是那闻名世界的春运的真正原因。

春节,没有人会不快乐的。前年,即使因为疫情而中途取消了旅行,在人心惶惶之际,回家之后,放完了鞭炮之后,吃完年夜饭之后,只剩下了心中的快乐。

节日作文初二(三)

石塘的春节是我所知道的最热闹的节日。

每年的春节,最无法忘却的一项节目便是扛台轿。各色的娇子绕着五彩的灯泡,在锣彭喧天中绕着一个又一个村庄走过,成了夜色中一排灿烂的星。

我手中拿着的是红糖龟,身上穿着是火红的过年衣服,捥着的是奶奶的手,脸上挂着的是欣喜的笑容,眼里反射的是台轿的向往与兴奋。娇子上坐着的小孩穿着戏服,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抹色彩。而在这“传统”之下,是4个四五十岁的大叔的臂膀。整个游行过程中他们都将一同驮着这上百斤重的娇子,在这“传统”背后,是村里女人们花几百个小时的布置与化妆。他们一同传承了这个传统,让他在今日仍能够绽放色彩。

其次便是舞狮。在一个广阔的空地中央,总有一红一白两只狮子在春节的夜晚起舞。它们时而昂首,时而转身,时而将憨厚的面孔拱到围观的群众的面前。纵使场面再壮观,人们也与舞者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不论大人或小孩,都不曾多向前半步,这是已经约定俗成的规矩和教养。

过了上半夜的热闹,仍有下半夜的市场,村落外已是夜色如漆,而村内仍是灯火通明、繁华一片。这是花灯的功劳。每一个小摊上都摆着、挂着各色各样的灯笼。有动物的、有水果的、有提着的,有拉着能像小车一样走的。小孩子们都要拉着家人买几个,即使倒在地上哭闹,丢了面子仍愿换一盏花灯。除了花灯,还有卖各种面具的。女孩子只挑好看的,男孩子只要“奥特曼”样式的。

虽然石塘的春节并不多样,但它的多彩不同寻常,它在我心中的记忆更无可替代。

节日作文初二(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古有苏轼对月吟诗精油,亲朋好友共度中秋。

有人认为中秋节是单调的,它不像端午节,采艾草,赛龙舟;不像元宵节,赏花灯,做花灯;也不像春节,贴对联,看春晚,但我认为中秋节是美妙的。

虽然中秋节没有什么有趣的节目,但中秋的月亮足以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推开窗户,拉进我与月亮之间的距离,一抬头,发现月亮格外的大,格外的引人注目,街道上也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一切都和着月光一样安静,温柔。

尝着月饼望着月,思绪不知何时飞到月亮上,看到了孤独的嫦娥,抱着玉兔静坐在广寒宫内,从月亮上下来。似乎听到一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回过神来,月光中好像又带着一丝凄凉,其中隐隐约约好像又有外婆的影子。恍然间又听到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眼前是李白,站在窗前,孤独仰望皎洁的明月,思念远方的亲人。

又咬了一口月饼,想到远在杭州上大学的表姐,可能她也在思念着我们吧,忽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耳边响起,这便是苏轼坐在桌前,望着明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好友,一声声吟诵中听出苏轼迫切的想回家的心情。

一碟月饼快吃完了,看到手机上朋友发来了一条中秋祝福,凝视着月亮,也许他此刻也在望月吧。隐隐绰绰间,在峨眉山边,李白写下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表达了他对友人无尽的思念。

中秋是平静的,是美好的。

节日作文初二(五)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自古以来便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少不了要吃汤圆。汤圆,也被北方人称为元宵,这也许就是这个节日名字的由来。每当元宵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煮上一小锅汤圆,一掀起锅盖,那满是芝麻和糯米的香味便弥漫在屋子里,透亮的水汽中夹杂着甜蜜的味道。汤圆顺着锅勺轻快地滑入碗中,再在汤圆上方撒下桂花,一碗汤圆就做好了。轻咬一口汤圆,先是软嫩的糯米,后是香甜的黑芝麻,甜软的汤圆在舌尖舞动身姿,味蕾不自觉地绽放着节日之花。

在北宋时期,市坊不再分开,节日也更加热闹起来。通过那一卷卷古画籍,元宵节的喜庆愉悦之感在我眼前生动地展现。街市上各茶馆酒肆门口摆上了五色炫丽的花灯,身着华服的人们漫步在花灯下,五彩斑斓的灯光倒映在河道上,呈现了一副祥和的景象。而到了如今,虽然没有古时那样大街小巷的花灯,但是各大公园里都挂上了大大小小象征元宵节的花灯,就连树枝上也缠满了霓虹灯。到了夜晚,花灯在夜幕下闪闪烁烁,如满天星辉。原本寂静的湖面上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透过湖面我看到了和宋代一样的节日盛景。吃过晚饭的人们在公园里散步,聊聊家常,谈谈心事,有的会猜猜灯笼下挂着的灯谜。

在上元节,人们依旧彰显了节日的美好。望着那一碗汤圆,那一盏花灯,耳畔回荡着人们的欢歌笑语。如今,这盛世年华,元宵节被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人们能在春节后再一次感受到元宵节的盛大喜庆,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上元节象征着一年的结束,也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我们从现在开始,去铭记,去传承,去发扬,让这盛世元宵,永远如我们所愿……

节日作文初二(六)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这是古人在中秋节抒发的羁旅之情。农历八月十五之际,又有谁,不想与家人团聚呢?

中秋,自古以来,就是华夏儿女们与亲人团圆的日子。在温岭,也不例外。中秋假期到来,外地打工的人们也会回家,而前往外地的本地人也会回家。

正所谓中秋,八月十五,为一年中月亮最圆之际,所以一切活动,几乎都在晚上进行。首先便是不可避免的一顿家庭聚餐,不管是自己准备还是在外,都是满桌子的人。我家也是如此。亲人们往往都聚于一处。抑或是家里,抑或是外面,一家人都围坐在一张桌子旁,有说有笑,时不时听见饮料开瓶,碰杯的声音。这是我爸这边的,而我妈那边,也往往还有一顿。

吃完饭,太阳已西逝,月亮也开始绽放她的光彩。家里几个人凑到一块,可能是几代人,也可能是同一代人,都拿上椅子,找到一块可见月亮的空地。拿上月饼、小零食、水果,边吃边赏。今年我家也是如此,八月十五夜里,我搬上椅子,和家中的几人一同坐在开阔处,月光洒下来,似有路灯那么亮,月亮把她柔和的光照在了每一个人的身上,照在了草木上、大地上,似给万物披上了一层薄纱,增添了一份中秋的气息。吃着月饼,我望着月亮,不由得想到了那句诗“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夜里,又有多少的游子,羁旅在外无法与亲人团聚呢?

家乡的习俗可能不止这些,我所知道的便还有祭月。有些人家里会为了祭祀月亮而进行,把月亮当作神一般,这也是他们精神的寄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与家人团聚,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事情。在这美好的节日中,愿所有家庭都能团圆。